-
【北京招商】京东集团总部三号楼及中央研究院项目公示 亦庄将添商业及公共停车场
2023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发布京东集团总部三号楼和中央研究院项目方案公示,该项目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路东区,将建设综合性商业设施与公共停车场,是区域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配套具有积极意义。 (一)项目区位与规划背景。项目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东区E16街区,涉及E16C-3、E16C-4、E16C-5、E16S-1四个地块,其四至范围为经海五路、科创十二街、E16区间路和科创十一街。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功能片区,路东区聚焦高端产业发展与城市服务配套,此次项目规划与区域整体发展定位相契合,旨在通过优化用地布局,构建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 (二)建设内容与功能布局。根据公示,E16C-3、E16C-5地块用地性质为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B4),将建设满足区域消费需求的商业设施;E16C-4地块为多功能用地(F3),将结合总部办公与科研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E16S-1地块为公用停车场用地(S41),由建设单位北京智方润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代建,建成后产权移交政府,以补充区域公共停车资源。项目设计工作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方案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提升区域活力。 (三)项目价值与区域影响。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业服务网络,为企业员工及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消费场景,同时代建公共停车场的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区域停车压力,优化交通出行环境。作为京东集团在京重要产业载体,项目建成后将强化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助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新城,为区域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04
-
【北京招商】京东二期C座项目通过北京经开区规划验收
作为北京经开区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项目,京东二期C座项目于2021年通过规划验收。该项目自2018年启动建设,总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涵盖地上及地下建筑,此次验收涉及的C座建筑包含地上12层与地下5层,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并符合规划要求,将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载体。 (一)项目规划与建设概况 京东二期项目位于北京经开区科创十一街与经海路交叉口,是区域内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重要功能性项目。项目于2018年1月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随后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地上建筑与地下建筑规模基本持平,地上部分主要为产业办公及配套服务设施,地下部分则包含停车场、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其中C座作为项目的核心建筑之一,设计高度60米,地上12层的结构布局满足规模化办公需求,地下5层则通过科学规划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在三年建设周期内,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许可内容组织施工,确保建筑形态、功能分区、消防设施等关键要素符合前期审批标准。 (二)规划验收的组织与实施 2021年1月,京东二期C座项目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后,建设单位正式向北京经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提交规划验收申请,申报验收的建筑面积近19万平方米。北京经开区规自分局高度重视该项目验收工作,迅速组织由规划管理、工程核验、消防审查等多部门人员组成的验收工作组。验收过程中,工作组首先听取了建设单位关于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重点核查了规划许可文件与实际建设内容的一致性。随后通过实地勘验,对建筑外立面造型、建筑间距、出入口设置、绿化用地落实等规划指标进行现场测量与比对,并对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管线敷设等情况进行抽查。针对勘验中发现的局部细节问题,北京经开区规自分局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协助施工方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最终推动项目顺利通过规划验收。 (三)项目验收通过的多重意义 京东二期C座项目通过规划验收,是北京经开区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具体成果。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显著提升京东集团在区域内的产业承载能力,为其电商物流、数字技术研发等业务板块提供规模化办公及运营空间,进一步巩固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优势。从区域发展视角看,项目配套建设的地下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将有效缓解周边区域交通压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区域整体服务品质。作为北京经开区招商引资的重点落地项目,该项目的顺利验收也体现了区域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效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强化过程服务,为企业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投产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项目的建成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链,助力北京经开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2025-07-04
-
【北京招商】北京营商改革5.0版实施 299项任务优化发展环境
2022年,北京市被国务院列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市政府印发《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作为第五次集中出台的改革举措,方案涵盖12个方面299项任务,改革力度超过前四版。此次改革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数字化引领、协同化推进和场景化应用,强化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改革定位:以试点任务为牵引,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北京市第五版改革方案紧扣试点要求,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在总结前四版改革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改革领域、扩大覆盖范围。方案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在准入、经营、退出等全生命周期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推动营商环境从“便利化”向“高效化”“智能化”转变。 (二)重点任务:聚焦数字化与协同化,提升服务效能。改革方案以数字化引领为突破,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加快“一网通办”“一窗通办”迭代升级,减少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间成本。在协同化推进方面,强化部门联动和市区协同,建立跨领域、跨层级的改革协调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同时,注重场景化应用,围绕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高频服务场景,推出一批可感知、可体验的改革举措,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变化。 (三)目标成效:形成可复制经验,助力全国营商环境提升。北京市明确将高质量完成试点改革任务,通过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制度创新成果。改革不仅着眼于解决本地问题,更注重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探索路径,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提升。方案强调持续跟踪问效,建立改革任务台账和评估机制,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
2025-07-04
-
【北京招商】HICOOL创业大赛4000余项目角逐 全球创新力量汇聚北京
2021年HICOOL全球创业大赛报名工作已结束,4000余项目参与角逐,吸引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5000余名创业者,本土赛道激发参与热情。赛事进入线上初评阶段,优质项目将获北京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全方位支持,助力招商引资与创新生态建设。 (一)全球创新力量加速汇聚,赛事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作为第二届HICOOL全球创业大赛,2021年赛事自启动报名以来,凭借国际化平台优势与全链条创业支持体系,吸引了全球创新人才积极参与。经两个月项目征集,大赛报名项目总数达4018个,较首届参赛项目数量实现近一倍增长;参赛总人数5077人,覆盖全球5大赛区8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国国籍创业者占比25%,充分体现了赛事的国际影响力与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业者带来了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创新项目,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了多元活力。 (二)本土赛道首次开辟,激发区域内生创新动能。为进一步激活本地创业潜力,2021年HICOOL全球创业大赛首次设立本土赛道,针对北京本地创业者推出专项支持政策,有效激发了本土创业群体的参与热情。数据显示,本土组报名人数达1903人,占参赛总人数的47%,成为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赛道的设立,不仅为北京本地创业者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对接资源的平台,也推动了本地创新项目与产业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培育更多扎根北京、服务区域发展的优质企业,为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构建全周期创业生态,“北京服务”赋能项目落地发展。HICOOL全球创业大赛组委会表示,赛事不仅是项目比拼的舞台,更是连接创新资源与城市发展的纽带。获奖及优质参赛项目将有机会加入HICOOL创业生态,享受北京在人才、政策、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在人才保障方面,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可享受人才落户绿色通道;在生活服务方面,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解决创业者后顾之忧;在发展支持方面,通过对接投资机构、产业园区、政策资源等,助力项目快速落地、成长。这些举措既体现了北京对全球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也彰显了城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构建国际一流创新生态方面的决心与行动,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汇聚动能。
2025-07-04
-
【北京招商】百度智能云以云智一体技术领跑工业互联网万亿市场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稳步扩张,为各地招商引资提供新支撑。百度智能云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积累与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智一体”能力,在工业视觉智能、数据智能等领域形成核心优势,助力企业低成本高效上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工业互联网产业增长态势与技术渗透空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行业增加值规模近年持续攀升,2020年达到3.57万亿元,2021年预计增长至4.13万亿元。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仍有较大拓展空间,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二)百度智能云的技术布局与平台赋能能力。百度智能云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其发布的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凭借“云智一体”技术优势,入选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构建“点线面体”全方位赋能体系,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生产流程优化、产业链协同及产业生态构建,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三)技术落地成效与区域产业发展助推。百度智能云开物平台已在多个工业场景落地应用,例如在江苏苏州的制造企业中,通过工业视觉检测技术提升产品质检效率;在广东深圳的工业园区,助力企业实现数据驱动的生产决策优化。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也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为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
2025-07-04
-
【密云区招商】科技创新团队引领密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密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创新主体、壮大人才队伍,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高档数控机床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作为首批培育的优秀团队,在产学研用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一)密云区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核心战略,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生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落地,同时加大本土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形成“引进+培育”双轮驱动格局。区域内已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二)高档数控机床研究科技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聚焦行业关键技术突破,牵头及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团队在数控机床精度检测、智能运维等领域形成核心技术优势,自主设计研发的“数控机床检测云”系统,此前已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中国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等重要平台展示,推动了技术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及标准成果转化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三)密云区科委持续强化创新团队跟踪服务,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在人才引育、技术研发等方面的需求,精准提供政策支持。同时,深入落实国家、北京市及区域人才政策,围绕医药健康、节能环保、气候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25-07-04
-
【北京招商】进博会“试新”催生市场机遇 跨境供应链加速智能化升级
进博会自2018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试新”平台。大量此前未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通过这一平台测试市场反应并收获消费者认可后,纷纷探索以跨境电商形式拓展中国市场,催生了巨大的定制化跨国供应链需求,为招商引资和贸易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进博会“试新”效应:海外品牌入华的“试验田”与“转化器”。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为海外品牌提供了直接触达中国消费者的契机。许多品牌通过在进博会上展示新品、收集反馈,完成对中国市场的“摸底”。这种“试新”模式降低了品牌入华的前期风险,不少品牌在展会后迅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规模化销售,推动“展品”向“商品”快速转化。进博会的桥梁作用,不仅促进了国际优质商品的引进,也为中国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新路径,吸引更多海外企业深耕中国市场。 (二)定制化需求驱动:跨境供应链面临效率与成本双重考验。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需求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定制化,这对跨国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跨境供应链存在环节多、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小单快反”的市场需求。同时,消费者对履约时效的期待不断提升,如何在保证商品性价比的前提下缩短配送时间,成为跨境供应链变革的核心挑战。此外,不同国家的物流规则、海关监管差异,也增加了供应链协同的复杂度,推动行业探索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三)数字化与全球化布局:中国跨境供应链效率提升的关键路径。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中国跨境供应链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全球物流网络建设,持续优化服务能力。以菜鸟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在海内外布局智能仓库,运用大数据驱动的销量预测和智能分仓系统,实现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精准调拨,减少无效流转。数字清关技术的推广则大幅缩短了商品通关时间,提升了跨境贸易的便利度。2022年11月,菜鸟在欧洲最大的智慧物流枢纽比利时列日eHub正式投入使用,该枢纽整合了仓储、分拣、清关等功能,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中欧双向物流的高效衔接,既为欧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快捷通道,也助力中国优质商品更好地辐射欧洲,为跨境供应链的全球化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7-04
-
【北京招商】北京一季度经济增速17.1% 实现良好开局稳中有进
2021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1%,生产需求加快恢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生产领域加快恢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生产保持稳定,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但两年平均仍面临一定压力。工业生产呈现快速回升态势,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突出,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八成,金融、科技服务、信息传输等现代服务业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二)需求领域逐步回暖,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稳步复苏,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消费环境改善,市场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接触型服务消费逐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重点领域投资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民间投资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对外贸易保持增长态势,货物进出口总额稳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高,服务贸易优势进一步巩固。 (三)民生领域保持稳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年度计划比例较高,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保持在合理区间,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总体稳定。民生支出保障有力,财政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持续增加,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系列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吸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自贸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有效吸引外资和高端要素集聚。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加,重点产业领域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7-04
-
【北京招商】超千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迎年度评价“大考”
为加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化、专业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对128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年度评价,经严格程序评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此举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助力区域招商引资与创新生态优化。 (一)评价工作的制度依据与核心导向。此次评价依据科技部2018年12月印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开展,是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动态管理的重要举措。该办法明确,科技部需依据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考核,旨在通过科学评价引导孵化器聚焦科技创新核心任务,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其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业内专家认为,常态化评价机制有助于压实孵化器主体责任,促使其在资源整合、技术支撑、企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高质量载体。 (二)评价结果反映行业发展格局。从2020年度评价结果看,约两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评为优秀(A类),近四成被评为良好(B类),近四成被评为合格(C类),约3%被评为不合格(D类)。这一分布既体现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多数机构已具备较强的孵化服务能力,也反映出行业内部分化现象优秀孵化器普遍在专业化服务团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成长性企业培育等方面表现突出,而不合格机构则可能存在服务同质化、资源对接能力不足、孵化成效不佳等问题。从区域分布看,北京、上海等地的孵化器因创新资源密集、产学研融合深入,优秀比例相对较高;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的孵化器则依托地方产业特色,在细分领域培育上展现出较强潜力。 (三)以评促建完善创新生态体系。评价结果将直接应用于孵化器动态管理,对连续两次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将取消其国家级资质。这一约束机制倒逼孵化器主动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各地也积极出台配套措施深圳明确对评价优秀的孵化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其建设专业技术平台;杭州推动优秀孵化器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科研成果本地转化;苏州则引导孵化器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打造“孵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评价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逐步成为吸引科技型企业、高层次人才和社会资本的重要平台,在优化区域招商引资结构、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5-07-04
-
【丰台区招商】丰台区现代金融商务新业态加速集聚 打造首都发展新增长极
北京市丰台区以首都发展为统领,认真落实市委“妙笔生花看丰台”指示要求,紧抓“两区”建设和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机遇,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丽泽金融商务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现代金融商务新业态在此加速形成集聚效应,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战略引领构筑发展框架。北京市丰台区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将丽泽金融商务区作为落实“两区”建设的核心载体,聚焦新兴金融、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构建“金融+科技+专业服务”的产业生态体系。围绕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丰台区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在土地供应、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保障,引导资源要素向丽泽金融商务区集中,推动区域从传统商务功能向现代化金融服务高地转型。 (二)产业集群凸显新兴特色。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以金融类为主导,其中新兴金融企业占比超过九成,涵盖数字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前沿领域,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业结构。随着数字金融技术检测中心等专业机构的落地,区域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新业态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普洛斯国际数字智造产业园等项目的签约,进一步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重点项目驱动能级提升。2021年,丰台区在丽泽金融商务区举办“两区”建设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和项目集中落户。其中,华为中国区总部的入驻将带动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创新;伦敦证券交易所路孚特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的设立有助于提升区域金融信息服务水平;丽泽国际金融城、洛克菲勒国际现代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则将完善商业、文化配套功能,增强区域综合吸引力。这些项目总投资规模显著,为丽泽金融商务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四)营商环境优化增强引力。丰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针对企业落地、运营全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在政策支持方面,出台专项措施鼓励新兴金融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资金奖励和办公用房补贴。同时,丽泽金融商务区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铁线路与城市航站楼规划逐步落地,区域通达性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北京市丰台区通过战略布局、产业培育、项目带动和环境优化,推动丽泽金融商务区现代金融商务新业态实现从“集聚”到“集群”的跨越,不仅为首都金融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也为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随着后续项目的逐步落地和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丽泽金融商务区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首都新兴金融高地的地位,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07-0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